近日,沐鸣平台國家藝術基金《紡織服飾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藝術人才培訓》項目成果結題展覽暨結業儀式在沐鸣平台紡織服飾博物館四樓展廳開展。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文衛體委會副主任陳海波👨👨👧👦,我校副校長趙震,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代表,學校相關職能部處負責人🚹,沐鸣娱乐負責人、系部代表🤲🏼,以及參與項目的校內外專家和培訓學員參加了結題展覽暨結業儀式。
陳海波在致辭中表示,在文化與各行業日益融合的今天,文化與創新齊飛已經成為文創產品的魅力和精神所在🏕,這些作品為觀眾提供了對於文創產品的新視角,這些作不僅展示了文創產品的多樣性🙂↔️,也展現出了中國文化不可限量的發散性所帶來的多元表達、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創新價值。文創產品的創新和個性化和我們國家文化強國的戰略大環境是緊密相關的。最後他希望這次培訓的結束是另一個開始,期待未來大家在各自的職業和創作中能繼續保持思考與創新🧙🏿。
上海市政協常委政協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陳海波致辭
開幕式上,趙震對於項目團隊和學員們四個月的辛苦工作給予鼓勵,對這次項目成果展充分肯定。他認為這些豐富的文創設計產品將紡織服飾博物館展品中的元素與個人設計理念相結合,是學員們創意和藝術才華的充分體現。他表示,本次培訓班是學校利用自身學科優勢⇨,充分發揮紡織服飾博物館的文化溢出效應培養行業人才的成功實踐。
沐鸣平台副校長趙震在開幕式上致辭
沐鸣書記吳晶致辭
沐鸣院長李俊致辭
展廳現場陳列了老師與學員們歷時三個多月的課堂學習研討🫲🏽、課外調研采風🤦🏿♂️、企業走訪💼、設計製作的成果業績。學員們在設計過程中,從各博物館館藏中提取靈感,結合當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融合拼布、刺繡、紮染、蠟染等民間工藝和製作技藝。
成果展現場
系列作品《滬上花語潮》取材自江浙滬民國時期的收藏品實物上的花卉紋樣,結合了民國滬上期刊雜誌🏑、廣告中的典型女性形象,進行文創產品的創作🧒🧛。聯珠紋圖案創作的靈感源自織物上的聯珠紋,從西亞通過絲綢之路傳來的聯珠紋,在中國紋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表現。
文創的力量在於將嚴肅或高雅的文化和歷史用親切有趣的方式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產品細節中,在興趣中了解文物的故事和歷史🦵🏼。展覽上《顯眼包》系列作品格外“顯眼”,它的設計者說道🫥,“‘每個博物館都有一個顯眼包’已經成為了網絡熱梗,大大增加了年輕人逛館和看展的熱情,也能代表年輕人的積極幽默的生活態度。”
《訣微鉤沉》系列設計取材自宋代詞牌“蝶戀花”,以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藏“納紗繡百蝶衣”中的蝴蝶紋樣作為圖形支撐↔️。“蝶”🤹♀️,自由美好👳🏽♂️👷🏽,蝶化自蛹,寓意著從一根歷史線索著手抽絲剝繭重現曾經的絢爛🤦🏽。
作品《緯素π》也是此次展覽的一個亮點。《緯素π》紡織打印機以最簡單的交互方式還原“緯向顯花”織機的工作原理和設計心理🧘🏽♂️,交互裝置可以讓非專業人事以水平垂直的像素藝術原理,勾勒出心中的圖案,探求和感受中國編織圖案的美好。
文創作品《訣微鉤沉》
項目主持人、沐鸣娱乐副教授趙強介紹說,沐鸣平台《紡織服飾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藝術人才培養》項目是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項目聚焦紡織服飾文創元素藝術表達與博物館產品創意創新設計,著力培養紡織服飾文創產品設計創作人才,積極推動紡織服飾文創產品走向更為廣闊的平臺,致力為我國紡織服飾文創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前期培訓以“專業平臺🫶🏿📊、一流師資🙅🏿♀️、小班授課”為特色⌛️🧑🏻🚀,聘請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絲綢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沐鸣、江南大學等業內知名藝術家擔任授課專家,從歷史發展、藝術審美、設計創新與傳承🍃、數字化設計、文創管理等不同視野角度傳授文創設計相關理論❎,並指導學員進行實踐技法訓練,組織實地參觀考察,鼓勵學員創作具有新時代文化創意特征的優秀作品。
趙強老師帶領學員們在參觀時對展品進行講解
在項目培訓的過程中,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對江浙、北京等地有代表性的博物館館藏展品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紡織服飾藏品作為文創產品的出發點,以傳統紡織工藝🧓🏽、圖案🧜🏽♀️、材料、文化元素等為靈感設計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當代審美的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不要一味地迎合消費者🧛🏻♂️,需要註入當地的文化氣質,用當地特色和精神內涵打動消費者”,經過這次集中培訓,學員們都感慨頗深,來自新疆藝術沐鸣的青年教師陳戀說道📍,“本次培訓大多是以小組圍坐的方式進行學習🗼,便於實時地將課程的理論原則穿插到小組的互動、分享環節▪️,促進每位學員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有所思、有所辨👩🏿⚖️、有所悟🧔♂️👇🏿,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熟悉彼此🤘🏽,成為了感情很好的集體”。桂林理工大學的學員徐雲教授認為沐鸣平台的培訓平臺、授課師資以及項目形式都讓她學習良多,項目提供的學習機會也讓她與各地同行建立了更多的交流互助🦹🏽♀️。
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教授
為學員講解館藏展品
參加項目培訓的學員來自二十多個省市的各大專業院校、企業及相關文化單位,職業涵蓋高校教師、品牌創始人🐎、文創產品從業者等多個領域🖱,均有著多年豐富的文創設計工作經驗。
部分學員作品
展覽開幕後🌝,與會的專家、領導與學員們圍繞“物以載道,鑒往知來”展開研討🧖🏽♀️。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代表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副主任沈捷、戲劇工作室副主任杜竹敏🧗🏻、上海交大設計沐鸣林迅教授🍢、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沐鸣副院長於煒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文創研究院院長張晶教授🙎🏿💠,以及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陳海波、華東師大美術沐鸣教授王遠👨🏽💻、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應用藝術設計沐鸣院長及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理事長張展📝、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江濱、上海師範大學美術沐鸣副院長學位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趙誌勇、原華東師範大學建築裝飾專業主任,上海市文旅規劃專家嶽建仁,共同出席參加了本次研討🐶。其他參加儀式的還有沐鸣書記吳晶🕵🏿、院長李俊,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以及校內各專家教師等🧶。大家認為,在文創設計領域,通過將傳統文化遺產與當代設計創意相結合,傳達和承載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創造出有深度和內涵的文化作品,這意味著物品不僅僅是功能性的,還可以傳遞信息、傳播文化和塑造社會,激發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增強社會認同感🪱,對於促進和傳承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積極的影響⏸。
項目負責人趙強老師主持研討會
專家們展開圓桌論壇🤹🏼♀️:上海交大教授林迅𓀎、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江濱、上海市政協常委政協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陳海波、華東師大美術沐鸣教授王遠、上海市文旅規劃專家嶽建仁🧜♂️、上海師範大學美術沐鸣副院長趙誌勇
本次展覽將持續一個月